但是我會更用力地體會和記住,她補充說明里的“你真有意思”和“我不那么覺得”。
被拒絕和被討厭的線索是存在的。但還有更多更多被接納和被關(guān)心的線索。
如果在感覺到被拒絕的瞬間,就太快地后退的話,就會錯過那些好的部分了。
有很長一段時間,我都并不喜歡我的“記仇”屬性。
同桌把我叫到他房間做到腿上 同桌把我?guī)У經(jīng)]人的地方做
因為它總是讓我看起來像個心胸狹隘的小人。無論是對朋友、父母還是戀人,我都會有某一道或者某幾道小小的陳年傷口。
我常常迫切地想要忘記它們,但這實在是太難了。即使在我們之間最快樂和最舒適的時候,我也無法丟掉它們存在過的痕跡。
因為我是真的還在介意,并且也很在乎。對于一件既介意、又在乎的事,純粹的遺忘是很難的。
在這種想要忘記又無法忘記的自我拉扯之中,我和朋友聊到我的“記仇”屬性。他跟我說,不開心的事,其實在每個人身上都會發(fā)生。
“但,就算讓人不開心的事情發(fā)生了。那也還是我的朋友呀。”
那個時候我想,完全晴朗的、沒有陰霾的關(guān)系,是真的存在的嗎?人和人一旦靠近,就有可能互相傷害。那么關(guān)系中存在著磕碰和錯待,似乎是個必然事件。
但是,只要晴朗的部分遠(yuǎn)遠(yuǎn)多于陰霾,或者我們看重晴朗的部分遠(yuǎn)遠(yuǎn)多于陰霾,那些積極的溫暖的線索,就可以把忽視的拒絕的線索層層包裹起來。
在我的生活里,被拒絕、被忽略、讓我想要去“記仇”的事情,還在繼續(xù)地發(fā)生。
但現(xiàn)在,我下定了一種決心。
那就是,把每個我想要“記仇”的時刻,當(dāng)作是一個在提醒我更努力地積累和感受積極線索的時刻。
正是因為發(fā)生了沒那么好的事情,才提醒我們要一起做更多好的事情,從而包裹住那些不好的感覺。
還有很多晴朗的下午,需要我們一起度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