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惜首次聯(lián)系失敗,哈羅的大門沒有為瓜瓜打開。但是老瓜已決定到英國闖天下。在姥爺支持下,他決定使用“農村包圍城市”的策略,12歲的他先到英國讀了三個月語言,然后進入派波威克預備學校。一年后,經全英公立學校統(tǒng)考,薄瓜瓜被哈羅公學錄取,成為該校歷史上第一位中國大陸學生。后來,學校還因為他的成績突出,授其獎學金,并將他的學習筆記印發(fā)為范本。
2005年底,薄瓜瓜參加英國統(tǒng)一高考,以全額獎學金的優(yōu)異成績進入牛津大學貝利奧學院的政治經濟哲學專業(yè)(PPE)就讀,成為該學院本專業(yè)的首位中國大陸學生。
多才學子出版英文專著
認識薄瓜瓜的同學對他的評價是為人友善,樂于助人,注重自己的形象,交友謹慎,個性活躍。
在哈羅公學期間,他報名參加了英國社會在學生中長年組織的“攻擊性淘汰賽”,有點類似國內的“鐵人三項淘汰賽”。這是在全英所有公立學校開展的一項活動,要進行長達三年的殘酷訓練和淘汰,包括要過生死關、饑餓關、險情應變等等,由英國皇家海軍陸戰(zhàn)隊特種兵軍官擔任教官,一輪一輪地淘汰。薄瓜瓜參加的這一期比賽最后堅持下來的只有8名學生,他是其中唯一的東方人。
薄瓜瓜多才多藝,他是俐羅公學同學中公認的英式橄欖球球星。他還因騎藝精湛,被選為馬術隊隊長,還在擊劍比賽中,獲得過哈羅公學的擊劍冠軍。17歲時,薄瓜瓜出版了他的英文專著《還有不同》,該書是以英文、插圖、詩句、宣言構造而成的實驗品,主題是反對盲目追趕時尚。
熱衷推廣中國文化
進入牛津大學后,薄瓜瓜開始致力于慈善公益與推廣中國文化。2006年,剛入學的他適逢牛津最高聯(lián)合總會換屆選舉,薄瓜瓜參與競選,并用醒目的大字打出“中國人”一詞,最終以最高選票當選為常務理事,成為第一位進入該會領導機構的中國人。2008年,薄瓜瓜又當選為牛津歐洲事務委員會執(zhí)行主席,在每年一度的大型活動上推出中國主題,策劃舉辦了“絲綢之路”文化晚會。汶川地震后,他立即成立“牛津大學四川地震捐款委員會”,組織捐款超過1.5萬英鎊。
“絲綢之路”文化晚會舉辦于今年2月的一個周末,當時有近400名牛津學子參加了這一晚會。晚會現(xiàn)場布置得也相當中國化:門外,兩個藍眼睛高鼻梁的青年男女打扮成中國傳統(tǒng)京劇人物恭候來賓;從一樓通道至二樓大廳,一串串燈籠把原本鋼筋鐵骨的體育場映成了暖暖的“中國紅”;貴賓大廳通道內紅色地毯上金黃色的絲綢此起彼伏,儼然一條“絲綢之路”;金色綢緞上還零散地擺放著貝殼、京劇臉譜和從中國運來的兵馬俑;沿著“絲綢之路”魚貫而入的是一個個身穿晚禮服的青年男女。
致力推廣中國文化,正是薄瓜瓜此次當選十大杰出華人青年的主要原因。本次的活動主辦方是英國華人青年聯(lián)合會,簡稱“英國青聯(lián)”或“英華青聯(lián)”,2005年成立,是在英青年華人華裔的全國性群眾慈善組織,其宗旨主要是:維護在英青年華人華裔權益,增進在英青年華人華裔之間的團結和交流,引導在英青年華人華裔積極參與英國主流社會生活。因為身份的特殊性,薄瓜瓜的當選也引發(fā)一些爭議,評委會特別提到,作為華人留學生中的佼佼者——22歲的薄瓜瓜,此次獲獎算是實至名歸,因為“他將中國的聲音帶到了世界最高學府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