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護國后,未離開中國前,蔡鍔有了之前沒有的全國號召力(從第一國葬待遇可以看出),堪比當時的孫大炮;而蔡鍔此時的軍事實力比護國前更強大,勢力范圍更大,這個是孫大炮沒有的。
比較下當時其他人物,黃興有實力 但二次革.命后,實力受損,且太忠于孫,號召力尚可,但黃也死的早;東北張作霖實力夠強,但其本人受教育水平低,覺悟不是很高,也沒有蔡鍔人格魅力,更何況還有日本強壓著他;山西閻錫山實力也有,但私心不是一般的重;西北馮玉祥志大才疏,而且有點出爾反爾,也不行。 放眼當時的國內,就只有蔡鍔具備這條件!可惜的是 蔡鍔自己病夸了。。。 天妒英才啊!
3.孫掛后,國民檔內的廖仲愷太左,胡漢民太右,他倆矛盾太多,汪精衛(wèi)太娘,這三人的資歷,職位雖然都高于蔣介石,但沒帶兵,自身有那么多缺點壓不住啊,掌握黃埔軍校的蔣介石,是實力派,緊抓軍事,通過北伐樹立威信,經過軍閥混戰(zhàn),排除異己,自然成為國民檔領導人了。
事實是,蔡鍔雖然有去八大胡同找小鳳仙,但并不常去。據(jù)蔡鍔長子蔡端先生回憶,其生母潘夫人給他講過,有一次蔡鍔陪家眷去看戲,開場前指著包廂里一年輕女子對潘夫人說:她就是小鳳仙。從這個細節(jié)里至少可以得出兩個信息:一、蔡鍔看戲是和家人在一起而不是和小鳳仙出雙入對,說明他倆的關系并不怎么親密;二、蔡鍔和小鳳仙的交往并不背著家人。
1913年10月, 蔡鍔離開云南,去了北京。袁世凱說:“孫氏志氣高尚,見解亦超卓,但非實行家;黃氏性質直,果于行事,然不免膽小識短;蔡鍔遠在黃興及諸民檔之上,此人之 精悍即宋教仁或亦非所能匹。”在袁世凱眼里,孫中山、黃興都遠不如蔡鍔,甚至宋教仁也未必比得上蔡鍔。袁世凱把蔡鍔調到北京,應該是準備重用的。
1915年,袁世凱加快了稱帝的進程,蔡鍔從此流連于京城的風月場所。他跟梁啟超商量好,由梁啟超先寫文章公開反對帝制,然后他離京回 云南。蔡鍔以小鳳仙為掩護,以治療喉病為理由,從北京出走天津,又從天津登上了去日本的輪船。據(jù)黃興的后人回憶,當輪船到達日本時,蔡鍔與黃興派來接頭的 使者互換了服裝,對方喬裝成蔡鍔下船,而真正的蔡鍔卻乘同一條船回到了上海,然后途經香港前往越南河內,再經陸路直奔云南昆明。1915年12月19日, 蔡鍔終于抵達昆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