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祐四年(1052年),儂智高反宋,軍隊席卷廣西、廣東各地。仁宗任用狄青、余靖率兵南征。皇祐五年,狄青夜襲昆侖關(guān),大敗儂智高于歸仁鋪之戰(zhàn)。遁走,后不知去向。
經(jīng)濟
仁宗執(zhí)政時期,由于長期的和平,宋朝經(jīng)濟快速發(fā)展,并出現(xiàn)交子。仁宗時冗兵特別嚴重,全國軍隊總計125萬9千人,占賦稅十分之七。真宗與仁宗兩朝土地兼并更嚴重,公卿大臣大都占地千頃以上。仁宗晚年,“勢官富姓占田無限,兼并冒偽習以為俗,重禁莫能止焉”最后“富者有彌望之田,貧者無卓錐之地。”
文化
宋仁宗在位期間,曾多次關(guān)心圖書館文化事業(yè)。景祐中,鑒于三館秘閣藏書多謬亂不全,詔翰林學(xué)士王堯臣、史館檢討王洙、館閣校勘歐陽修等人進行編次和整理,于慶歷初(公元1041年)成《崇文總目》66卷。是北宋一部重要的官修目錄。嘉祐五年(公元1060年)又下詔:建隆初,三館聚書,僅止萬卷。然而今秘府所藏,比唐開元舊錄,遺逸尚多,宜開購賞科,以廣獻書之路。規(guī)定每獻1卷館閣所缺之書,賞丈絹1匹,及獻500卷,特與文資。次年閏月,又下詔搜訪遺書:“凡吏民有以書籍來獻者,令史館視其篇目,館中所無則收之。獻書人送學(xué)士院試問吏理,堪仕職官者以聞。“當年,就有三禮涉弼,三傳彭干,學(xué)究朱載等人,響應(yīng)號召獻書,并命其分置于各書府,欽賜涉弼等人以科名,以示獎勵。又下令編撰《嘉祐搜訪闕書錄》1卷,作為搜訪依據(jù)。
慶歷初,他任用富弼以和契丹,任韓琦、范仲淹以拒西夏。并試圖進行改革,但在反對派的攻擊下,不久廢罷。
人物成就
宋仁宗趙禎是北宋的第四位皇帝一生沒有太大的作為。但宋仁宗在位時期北宋文人政治文化獲得較大發(fā)展,“和而不同”的慶歷士風得以涵詠和張揚,宋仁宗與他的士大夫合作者們啦建了和諧的人文社會,為北宋的“極盛”時代的到來。做出了重要貢獻。
正面
宋仁宗是一代明君,他性情寬厚,不事奢華,還能夠約束自己,受到歷代歷史學(xué)家,政治家的稱贊。在宋代,贊美、歌頌仁宗的人有很多。這些人包括歐陽修、司馬光、王安石、曾鞏、胡安國、劉光祖、周必大、楊萬里、王璧、陳俊卿、劉克莊、趙汝騰、葉適、王十朋、文天祥等等。“仁”就是對他的最高評價,“為人君,止于仁。”《宋史》這樣評價贊美仁宗及其盛治:“(仁宗)在位四十二年之間,吏治若偷惰,而任事蔑殘刻之人;刑法似縱弛,而決獄多平允之士。國未嘗無弊幸,而不足以累治世之體;朝未嘗無小人,而不足以勝善類之氣。君臣上下惻怛之心,忠厚之政,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。子孫一矯其所為,馴致于亂!秱鳌吩唬“為人君,止于仁。”帝誠無愧焉。
反面
王夫之評論宋仁宗的“無定志”:“仁宗自明道二年劉后殂始親政,訖乎帝崩,三十年,兩府大臣四十余人。……其進也,不固進也,俄而退矣;其退也,抑未終退也,俄而又進矣。人言一及而輒易之,互相攻擊則兩罷之;或大過已章而姑退之,或一計偶乖而即斥之,……計此三十年間,人才之黜陟,國政之興革,一彼一此,不能以終歲。吏無適守,民無適從,天下之若驚若騖、延頸舉趾、不一其情者,不知其何似,而大概可思矣。……夫天子之無定志也,既若此矣。”
